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2年诺贝尔奖会于10月3日至10日陆续颁布。诺贝尔基金会还决定邀请202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2020年、2021年的获奖者一起参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周活动。据悉,颁奖典礼计划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举行宴会。
各奖项的具体颁布时间如下:
10月3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4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
10月5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化学奖。
10月6日,瑞典当地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诺贝尔文学奖。
10月7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北京时间17时,诺贝尔和平奖。
10月10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瑞典央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2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 (约合642万元人民币)。
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通过以下内容,来敬仰一下这些为人类科学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们吧!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2年10月3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许,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因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1955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于1986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先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于1990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199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创立了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至今仍在活跃。他还担任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兼职教授。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2年10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5分许,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学者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 ,美国学者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和奥地利学者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1947年生于法国阿让,1983年获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巴黎萨克雷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
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1942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196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 J.F Clauser & Assoc 公司创始人、研究物理学家。
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因河地区里德。197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维也纳大学教授。
诺贝尔化学奖
2022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45分许,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卡罗琳 · R. 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麦化学家莫滕·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美国化学家 K. 巴里·沙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 “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 的贡献。
卡罗琳 · R. 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1966年出生于美国。199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 Anne T. 和 Robert M. Bass 教授。
莫滕·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1954年出生于丹麦。1986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
K. 巴里·沙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 1941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68 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 W. M. Keck 教授。他曾因“手性催化氧化反应”与另两名学者分享 2001 年诺贝尔化学奖。此次获奖令他成为继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蛋白质测序和 DNA 测序开创者)后,第二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
2022年10月6日北京时间19时许,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获奖理由:她以其勇气和敏锐的表现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当代法国文坛上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1940年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她在作品中始终如一地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一个在性别、语言和阶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代表作有《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单纯的激情》、《耻辱》、《事件》、《占领》等。长篇小说《悠悠岁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 /
★
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诺贝尔毕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是其所躬行的现实目标,并通过遗嘱使之得到确定;诺贝尔奖则使这两类精神,在奖项设置及其运作、奖励获得者及其成果,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受教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得到了继承、发扬和相互强化;弘扬诺贝尔奖精神,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甚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资料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央视新闻客户端、百度百科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文章链接:https://www.eztwang.com/dongtai/32058.html